THE LATEST INFORMATION
| 資訊中心 |
湖北園林景觀的藝術形式美 自然界常以其形式美取勝而影響人們的審美感受,各種景物都是由外形式和內形式組成的。外形式是由景物的材料、質地、體態、線條、光澤、色彩和聲響等因素構成的;內形式是由上述因素按不同規律而組織起來的結構形式或結構特征。如一般植物都是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組成的,然而它們由於各自特點和組成方式的不同而產生了千變萬化的植物個體和群體,構成了喬、灌、藤、花卉等不同的形態。
形式美是人類社會在長期的社會生產實踐中發現和積累起來的,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規定性和共同性。但是人類社會的生產實踐和意識形態在不斷的改變,並且還存在著民族性、地域性及階級、階層的差別。因此,形式美又帶有變異性、相對性和差異性。但是,形式美發展的總趨勢是不斷提煉和升華的,表現出人類健康、向上、創新和進步的願望。從形式美的外形式方麵加以描述,其表現形態主要有線條美、圖形美、體形美、光影色彩美、朦朧美等幾個方麵。在長期的社會勞動實踐中,人們按照美的規律塑造景物外形式並逐步發現了一些形式美的規律性。
1.主與從 主體是空間構圖的重心或重點,起著主導作用,其餘的客體對主體起陪襯或烘托作用。這樣主次分明,相得益彰,才能共存於統一的構建之中。若是主體孤立,缺乏必要的陪體襯 托,就變成孤家寡人了。如過分強調客體,則又喧賓奪主或主次不分從而導致構圖的失敗。所以,整個園林構圖乃至局部都要重視這個問題。
2.對稱與均衡 對稱與均衡是形式美在量上呈現的美。對稱是以一條線為中軸,形成左右或上下在量上的均等。它是人類在長期的社會實踐活動中,通過對自身和周圍環境的觀察而獲得的規律,體現著事物自身結構的一種符合規律的存在方式。而均衡是對稱的一種延伸,是事物的兩部分在形體布局上的不相等,但雙方在暈上卻大致相當,是一種不等形但等量特殊的對稱形式。也就是說,對稱是均衡的,但均衡不一定對稱。因此,就分出了對稱均衡和不對稱均衡。對稱均衡,又稱靜態均衡,就是景物以某軸線為中心,在相對靜止的條件下,取得左右或上下對稱的形式,在心理學上表現為穩定、莊重和理性。對稱均衡在規則式園林的建築中經常被采用。如紀念性園林,香蕉视频APP污污建築前的綠化,古典園林前成對的石獅、槐樹, 路兩邊的行道樹、花壇、雕塑等。
入門道路直通建築,左右初燈柱外,完全對稱不對稱均衡,又稱動態均衡、動勢均衡。不對稱均衡創作法一般有以下幾種類型:構圖中心法,即在群體景物之中有意識的強調一個視線構圖中心,而使其他部分均與其取得對應關係,從而在總體上取得均衡感。以中間的圓形水池為視線構圖中心,其他四塊水池及兩側綠地及景觀則形成相應對稱的關係,從而得到整體的均衡對稱感稱為杠杆均衡法,又稱動態平衡法。根據杠杆力矩原理,將不同體量或重量感的景物置於相對應的位置從而取得平衡感。
兩側不同質感的標示牌在主路兩側以取得均衡感慣性心理法,或稱運動平衡法。人在勞動實踐中形成了習慣性重心感,若重心產生偏移,則必然出現動勢傾向,以求得新的均衡。人體活動一般在立三角形中取得平衡。根據這些規律,在園林造景中就可以廣泛的運用三角形構圖法進行園林靜態空間與動態空間的重心處理等,它們均是取得景觀均衡的有效方法。植物造景也在三角形中取得平衡不對稱均衡的布置小至樹叢、散置山石、自然水池;大至整個園林綠地、風景區的布局。它常給人以輕鬆、自由、活潑、變化的感覺。所以廣泛應用於一般遊憩性的自然式園林綠地中。